闭店会益警惕中国者协职业者合消费行为消费法权侵害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选购儿童服装“四注意”
- 债券型基金持续去杠杆 偏好减少信用债配置比例
- 数据里看亮点 从“618”看消费复苏新活力
- 世行预测2023年全球实际GDP将增长2.1%
- 信披新规有望重塑上市险企估值
- 债券型基金持续去杠杆 偏好减少信用债配置比例
- 两市震荡走低沪指跌超1% 贵金属板块走强
- 央行13日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中标利率降至1.90%
- 信披新规有望重塑上市险企估值
- 央行开展89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中标利率1.9%
- TCL集团2.8亿参股七一二通信11%的股权
- 工信部:加快推动5G、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化发展
- 市审计局以高质量审计护航乡村全面振兴_
- TCL集团2.8亿参股七一二通信11%的股权
- 投资者保证金和新增数量大增 资金入市迹象明显
- 降息利好落地 A股后市走势惹争议
- 国家药监局: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品种抽检全部合格
- 两市震荡走低沪指跌超1% 贵金属板块走强
- 今年全国煤炭供需总量预计下降2%左右
- 多地下调首套房贷利率至4%以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